據說在遠古的年代,有一個名為卡藤的部落(在現今的屏東縣泰武鄉),
有位年邁的馬法溜氏族男頭目沒有子嗣,
只有一位年輕的女子照顧他的生活起居,
家中最寶貴的物品是一件有著雙口的陶壺,
擦拭這個陶壺是這位女子平日的工作之一。
有一天當這位女子依例擦拭陶壺的時候,
忽然之間天空中黑雲密佈,好似颱風即將來臨,
女子突然發現壺中長出了一個如瘤狀的突出物,
於是將事情告訴頭目,頭目不但不覺得奇怪,
反而吩咐女子將陶壺擦拭乾淨就好。
陶壺內的瘤狀物一天天長大,經過一段時日已滿出壺外。
某日,當女子在屋外協助頭目梳洗時,突然風起雲湧,四周頓時漆黑,
嬰兒的哭聲不斷的由屋內傳出,俟天色回復明亮,
二人入屋後才驚覺陶壺旁誕生一位全身髒黑的男嬰,
女子於是為男嬰清洗身子,但經過多次仍無法洗淨,
最後依照祭天後的指示,以豬血清洗男嬰身體,
才去除滿身污垢,露出通紅細嫩的膚色。
卡藤部落位於寬廣的緩坡,無盡的綠意覆蓋在山坡上,
鹿群悠遊的吃著野草,每日晨昏鳥鳴聲不絕,環境清幽美不勝收。
頭目家旁種有二棵椰子樹,頭目以藤皮製作了搖籃,將兩頭掛在椰子樹,
天神派遣了風神每天輕輕推動著搖籃,
派遣了太陽神悠悠的哼著搖籃曲「古勒勒」,
鹿與鳥則是嬰兒醒時的玩伴,在各方神祇的呵護下,
男嬰很平安的成長,他的名字就叫著「古勒勒」。
時間不斷的經過,轉眼間,古勒勒已是位體格健壯、
臉龐俊俏的青年,風采翩翩並善於狩獵,
迷倒了附近各部落眾家女孩,但天神已為其訂下姻緣,經由神鳥的指引,
頭目開始尋找一位與男嬰同時誕生,由斷崖中迸出的女孩,
最後打聽到在今日屏東縣霧台鄉去怒部落有一位風華絕代的姑娘,
是由該部落頭目在斷崖下撿起而扶養長大的。
經由家長們安排,男女雙方見面後即互生愛意,很快的締結良緣而繁衍後代。
魯凱族人稱陶壺為「的隆」,因為有這樣的傳說,
所以族人把陶壺視為傳家寶,而且是所有寶物裡最尊貴的。
(故事摘錄自《尋根排灣˙新園部落史》一書「包霧目里社的傳說故事」)